國產CPU發展現狀:CPU(中央處理器)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和大腦,也是國家大宗戰略物資,系統復雜研發難度高。我國CPU研發起步較早,但發展較為坎坷,步入正軌是在“十二五”之后。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政策和大基金投資等多重措施支持下,一大批國產CPU設計單位成長起來,產品覆蓋了高性能計算、桌面、移動和嵌入式等主要應用場景。但是,國內設計企業在CPU指令集架構上主要還是依靠國際授權和技術合作。主要廠商如飛騰、龍芯、申威、兆芯及海思等企業在各自領域設計出了自主可控程度較高的CPU,產品本身正在實現從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的轉變,在黨政軍和重點行業市場得到應用推廣,生態建設也取得較大進展。
國產CPU發展機遇及前景展望:當前,國產CPU面臨著相對較好的發展環境。一方面,中美在科技領域的博弈具有長期性,美國對中科曙光(33.970, 0.64, 1.92%)、華為、江南計算所等電子信息企業和機構的制裁并沒有解除,CPU等產品的供應鏈風險顯著上升,進口替代空間大;另一方面,國家出于戰略安全、產業升級角度考慮,也將持續加大對國產CPU的研發、應用等領域的支持力度。我們認為,未來國內CPU廠商有望憑借著逐步積累的開發經驗、持續加大的研發投入和相對較大的工藝提升空間,來縮小與國際水平的差距。同時,AI、5G、物聯網等新技術也將帶來新的計算需求,開源架構也將給國內企業帶來新的架構選擇,國產CPU有望實現“換道超車”。
主要國產CPU設計企業發展概況:天津飛騰、龍芯中科、申威(上海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中心)和上海兆芯是國內傳統的國產CPU設計企業,均具備較強的微內核研發能力。天津飛騰在2019年8月份被中國長城(14.850, -0.15, -1.00%)收購,并在9月19日推出新一代桌面處理器FT2000/4處理器,產品性能與英特爾i5中檔處理器相當,優于國內其他廠商;龍芯近年來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,并持續加大對大核、重點行業嵌入式CPU的研發投入,以擴大市場影響力;上海申威在提高高性能計算CPU性能的同時,不斷完善產品譜系,做強桌面和嵌入式CPU產品;上海兆芯在通過威盛獲得的X86設計技術基礎上,不斷培育自主開發能力,目前產品性能與英特爾的差距在縮小,生態兼容性優勢凸顯,產品在政企市場得到推廣。
國產CPU雖然同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,但差距擴大的勢頭正在得到逆轉。未來隨著黨政軍、重點行業信息系統國產化進程的加速,國產CPU進口替代空間也將進一步放大,生態建設也將得到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