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模塊是光纖通信系統中的核心組件,其性能參數直接影響著整個系統的傳輸速率、穩定性以及可靠性。本文將圍繞光模塊的傳輸速率、波長、數值孔徑、輸出功率、接收靈敏度等關鍵性能參數展開分析,并探討如何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光模塊。
傳輸速率是衡量光模塊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。光模塊的傳輸速率取決于光芯片的性能,而光芯片的性能又受到磷化銦光芯片及組件等成本因素的影響。根據相關預測,磷化器件預計到2026年下游應用規模將達到約52億美元,2020-2026年復合增長率為16%。光模塊的傳輸速率范圍涵蓋了低速率、百兆、千兆、2.5G、4.25G、4.9G、6G、8G、10G、12G、16G、25G、40G、100G、200G、400G、800G等。以SFP(小型可插拔收發光模塊)為例,其傳輸速率通常為10G bps,可用于10G以太網、SONET/SDH和光纖通道等多種應用場景。
波長是光模塊的另一個關鍵性能參數。光模塊的波長決定了光信號在光纖中的傳輸特性,常見的波長有850nm、1310nm、1550nm等。不同波長的光模塊適用于不同的光纖類型和應用場景。例如,1310nm波長的光模塊適用于單模光纖,傳輸距離較遠;而850nm波長的光模塊適用于多模光纖,傳輸距離較短。在實際應用中,根據光纖的類型和傳輸距離需求,選擇合適波長的光模塊至關重要。
數值孔徑(NA)是光的另一個重要性能參數,它影響著光模塊的耦合效率和連接質量。數值孔徑越大,光模塊與光纖之間的耦合效率越高,信號傳輸損耗越小。然而,數值孔徑的增大也會導致光模塊的尺寸和成本增加。因此,在實際應用中,需要在耦合效率和成本之間做出權衡。一般來說,數值孔徑在0.2至0.4之間較為常見。
輸出功率和接收靈敏度是光模塊在實際應用中性能的直接體現。輸出功率越高,光模塊在光纖中傳輸信號的能力越強,傳輸距離越遠。而接收靈敏度越高,模塊在接收端對微弱光信號的檢測能力越強,系統的抗干擾性能越好。在實際選擇光模塊時,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和傳輸距離要求,綜合考慮輸出功率和接收靈敏度。例如,對于長距離傳輸的應用場景,需要選擇高輸出功率和低接收靈敏度的光模塊;而對于短距離傳輸的應用場景,則可以適當降低輸出功率和提高接收靈敏度。
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光模塊,需要綜合考慮以上性能參數以及其他因素,如工作溫度范圍、功耗、尺寸等。例如,對于數據中心、4G/5G移動通信網絡和光纖接入等應用領域,需要選擇具有高性能、高可靠性、低功耗的光模塊。而對于光模塊的選型,可以參考國內外知名廠商的產品,如中際旭創、華為、中興、光潤通等。這些廠商在光模塊領域具有豐富的技術積累和經驗,能夠提供高性能、可靠的光模塊產品。
北京光潤通科技一直致力于光纖通信產品核心技術的研發,是一家集研發、生產與銷售一體化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設備供應商。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,核心產品主要有光纖網卡、光纖模塊、光纖跳線、自主以太網芯片及對應的國產自主芯片網卡等光通信產品。
光模塊的性能參數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標,傳輸速率、波長、數值孔徑、輸出功率、接收靈敏度等參數直接影響著光模塊在光纖通信系統中的應用效果。在實際選擇光模塊時,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和傳輸距離要求,綜合考慮性能參數和其他因素,選擇合適的光模塊產品。